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皇明天子 > 第八十三章 和平大使钱谦益

第八十三章 和平大使钱谦益(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他决定与建奴和谈。

只要能够达成和解,他就有极大的把握梳理内政,别的不敢说,至少恢复一些祖宗荣光,修理一下大明朝的内政,将大明的颓势挽回到嘉靖年间,还是不在话下。

这不是朱由检过度膨胀,大明的朝政败坏成如此模样,完全是萨尔浒之战、广宁之战,朝廷不得不征收每年660万两的白银,填补辽东的窟窿。才激化了所有的矛盾。

若是能够停止朝廷征收征辽饷,梳理内政,攒够了资本,再做决战,绝对有一战之力。

和谈,是现在大明朝最迫切也是最紧要要做的事,从辽东的陷阱,朱由检必死循环中跳出来,才能够寻得一线生机。

和谈是否是一个明智之举?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澶渊之盟到底是丧权辱国还是明智之举的问题。

北宋的澶渊之盟无疑是当时北宋、辽国的最优解。

对于眼下的局势来说,弹劾,也是最优解。

大明并非没有和议,隆庆和议就是典型,封了俺答汗为顺义王,等于默认将河套地区让与了俺答汗,大同百姓,人称俺答汗的部族为套寇,就是这个道理。

开放了十一处贡市,进行商货贸易,高价购马,安抚西虏,对归化城进行政策向的支持,才让归化城发展了现在这个规模。

这是大明少有的通过和谈的方式结束战争,正式基于隆庆议和之事,后来大明朝才有了巨舰船队,才有了隆庆开关,才有了泰西最新式的火炮。

朱由检也是基于此等道理,才打起了和建奴和谈的主意。

北宋是驴车皇帝赵光义连战连败,一直打到了真宗朝时期,双方征伐不断,民不聊生,北宋处于被动,而辽国处于主动。

而大明是萨尔浒、广宁两次惨败,九边国本精锐消耗一空,大明已经处于被动,而建奴处于主动。

北宋还好一些,有钱折腾,仗着经济重心南移,清空了河北等地,当做战场,开始了任你拳打脚踢我就是抗揍。

而辽国仗着自己皆是骑兵,每次都是蹭蹭又出去,就非常有病。

放在建国初期的大明朝,朱由检早就御驾亲征,带着人去沈阳扫庭犁穴了,还跟建奴废这么多话干什么!

但是眼下的大明呢,大明输不起了,再输一次,大明就要断气了!

而当时宋真宗呢,定州军节度使王超,长得虎背熊腰,却是个属乌龟的主,不愿意擅动、不愿挪窝,辽军一到,立刻当缩头乌龟龟缩不出。

现在的关辽铁骑呢?

崇祯二年,黄台吉破喜峰口入蓟门,关辽铁骑按兵不动,看着黄台吉两百里的距离,破开了九边防线,进入关内,才匆匆派出了两万人进京勤王,而到最后,勤王军到达京师也就九千人。

局势一模一样,解题的思路和答案,也是相同。

若是能够和议,朱由检厉兵秣马,不需要十年,带着人趟平了建奴,不在话下。

倘若当年,宋真宗在澶渊之盟后,厉兵秣马一心图强,训练几十万军卒,再次一拥而上,夺回燕云十六州,那澶渊之盟的评价,绝对不会有任何的争议。

可惜宋真宗把时间、政治投资、金钱都用在了泰山封禅之事上,搞的后来的皇帝,都嫌封禅之事丢人,再没人去过了。

但凡是建州有一点和议的倾向,就是他们的灭亡之日。

朱由检十分确信这一点,但是在此之前,为何没有任何朝臣们提出和谈?

因为上一个和西虏和谈的张居正的下场,朝臣们都看到了,这就是求荣得辱的恶果之一,朝廷的尴尬之处,就在于几乎所有人都抱着,不做,就不会出错。

皇帝一言而决,到最后无论什么结果,都是皇帝去背负历史功过,而他们,只需要为了反对而反对,表明自己的态度,树立一副忠肝义胆的模样,就足以历史留下芳名。

“朕就是想和谈,关宁锦的关宁铁骑,一十二万正军,也绝对不会同意朕的和谈。”朱由检带着无奈的笑说道。

关宁锦的军队,只是到了吴三桂的时候,彻底倒向了建奴,其实早在天启年间,就已经完全变质。

比九边的宣府和大同的军队,还要尾大不掉。

他们居于辽西走廊,左右摇摆,反复横跳。

张嫣看着忧心忡忡的皇帝,情绪也变得有几分低落,风更冷了几分,她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唤来了王祖寿,令其取了件大氅给皇帝。

“愿吾辽人,毋忘李成梁。”张嫣紧了紧自己的大氅,想了之前的一件旧闻。

“当初老奴酋和他的亲弟弟,两个人还是李成梁的家奴,只有十三副盔甲的老奴酋,几年时间就扩充到了两万,随后变成了六万军队,而李成梁起起伏伏。每次李成梁颓势的时候,辽东必然纷乱不止,而无人可以收拾乱局,必须请李成梁出山。”

“三年时间内,老奴酋将将建州三卫控制与自己手下,只要李成梁被罢黜,则老奴酋必攻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发难。养寇自重的典型,可惜他活着的时候,老奴酋怕他,他死了呢?辽东还能成他李家天下吗?”

“万历四十三年李成梁卒,葬仰山,三年内,老奴酋南北征战,就将海西女真几个大部变成囊中之物,书七大恨叛明。”

养寇自重的结果,往往都是养虎为患。这一点上,历史上给了无数的经验和教训。

李成梁养老奴酋,现在的关宁军在养小奴酋,其本质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罢了。

朱由检忽然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笑着说道:“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西魏东魏的邙山之战中,西魏的宇文泰,贪功冒进,败给了东魏的大将彭乐。

生命垂危之际,宇文泰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你把我杀了,你自己就没有用处了,劝说彭乐,让彭乐把自己给放了。

而在邙山之战中,坚守桓农粮仓的王思政,听说宇文泰大败的消息,不仅不逃,反而让人大开城门,自己解衣躺在城楼上,慰勉将士,以激励士卒,表示自己的胆略。

几天后东魏兵杀到城下,见城门大开,又知道王思政的威名,心中大怯,竟不战逃走,成为了空城计的原型。

彭乐放了宇文泰,王思政在桓农摆出的空城计,让宇文泰安然回到西魏,宇文泰立八柱国,随后数年征战东魏,最终消灭以东魏为基础建立的北齐,彻底统一北方。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堡宗别闹谍影凌云宋时从梦华录开始我岳父是李世民朕乃一代圣君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大明1805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