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架空 > 大隋第三世 > 第778章:李世民穷则思变

第778章:李世民穷则思变(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杨侗入驻关中、兵进高原,与二吐作战于积石关且获得一场酣畅淋漓大胜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天下,中原杀神再度向世人彰显其狰狞的獠牙;纵横高原无故手的吐蕃,就这么在正面战场上被杨侗击败,曾令大小勃律、女儿国、象雄、苏毗、附国、彭域等大小国家、部落头痛无比的支赛当汝恭顿、娘·赤桑扬顿、娘·尚驹、、葛尔禄西贡、葛尔骨阿多、娘·童古、娘·赤桑、韦·莫耶……等等数十名悍将就这么死在大隋手上,无形中,使大隋在西域的威势更胜当初,坚定了西域各国进一步与大隋交好之心。而消息传到中原,大隋上下一片欢腾,也使内外交困的李唐王朝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亡了李密之后的杨侗可是摆出了一副誓要灭唐的气势,数十万大军兵陈边境,磨刀霍霍,直指荆州、益州,使李唐王朝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但另一方面,隋军的强势威胁令李氏父子之间的尖锐矛盾得到了缓和。

当初李世民擅自带着军队去了宕昌,名义上是去练兵,防御北方的隋军,实际上是掌控了几万大军,使李渊夺其军杀其人、抚军属祭亡灵的计划彻底落空。

面对数十万阵亡军属的围宫,李渊迫不得已,只能下达罪己诏,发族抚恤,并且做出了禅位的举动。对于李世民这个始作俑者,李渊自然是恼火万分,一方面设阴平都督府,派窦轨去接管驻扎在平武、义城、汶山、金山、普安的三万精兵,另一方面,李渊又连发十道圣旨,令李世民前往成都接驾,可李世民始终置之不理,尊唐而自立的用心昭然若揭。

李渊甚至起了亲征逆子之心,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他本人在入蜀的时候,中了僚人的埋伏,在泸川合江吃了大亏,损失了数万精兵,无数财宝和接近百万石粮食,为了赎回家眷和李元吉的一只眼睛,以及安抚僚人,李渊只得倾空了屯积在泸川城的二十万石粮食,这本来储备的军粮,一下子又就没有了。

眼看着李唐高层矛盾即将激化,而杨侗却在这个时候高调的进驻关中,并且在临洮、河源二郡屯积重兵,摆出一副南下灭唐的势头,面对气势汹汹的隋军,为使李世民能够捐弃前嫌,全力对付大隋,李渊只能恢复李世民晋王之爵,并加封他为征北大元帅,算是承认他对宕昌数万大军的掌控。然而事实又一次出了李渊的意料,杨侗根本就没打宕昌的李世民,就这么把大军开上高原,打吐蕃和吐谷浑去了。

这让李渊十分恶心,早知道杨侗是去搞二吐,他就不会册封李世民,现在倒是好了,李世民能够以征北大元帅的名义,堂堂正正的自立。

宕昌郡良恭县,是郡治所在,李世民发展起来的八万,除了侯君集率领三万大军坐镇同昌、刘弘基率领三万驻扎武都郡外,剩余两万新兵和五千赤甲军全部驻扎在良恭县附近,而李世民也没有住在县城,他与将士们一起住在军营内,抓紧时间训练军队。

白色的帅帐内,李世民负手站在一幅地图前,沉思不语,尽管他已经远离了李唐中枢,和朝廷断了沟通,也断了情报共享,但他还是能够从自己兴建的情报机构‘百骑司’得到最新的情报。

将各种零零散散的情报串连起来,李世民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危机,但具体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疏通。

“殿下。”这时,一名风姿潇洒青年文士走了进来。此人名叫褚遂良,乃是晋王府大学士褚亮之子

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也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候他觉得太子之位离他十万八千里,也没那么多心思。但随着战功越来越多、名望越来越高,李世民渐渐发现自己离太子之位没那么远。于是他一改以往的作派,开始恶补政治手腕,学习如何治理天下,并在殷开山、苏世长等人的建议下,效仿杨侗当初的‘一阁三馆’,组建起了文学馆,募集一批身怀雄才的文士,这其中,招募到的人才就包含了褚遂良的父亲褚亮。

褚亮祖籍阳翟,后游历余杭郡,声名鹊起,被陈后主赏识封为官,陈亡以后,出仕大隋,先后任东宫学士、太常博士,因被杨玄感造反牵连被贬为西海郡司户,薛举起兵后,强行册封他为西秦黄门侍郎,参与机密,但是褚亮对杀戮过重的西秦感观并不好,后来李世民征伐薛氏,褚亮索性带着儿子褚遂良投奔了求贤若渴的李世民。

至于褚遂良,也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的人,尤其是写了一手好字,便是薛举这样的武人,也爱不释手,建国以后,封他为通事舍人。投到李世民门下以后,被爱好书法的李世民提拔为参军事录事,官职不高,但地位重要。

李世民回头见是褚遂良,便笑问道:“何事?”

“殿下,殷长史求见。”褚遂良连忙答道。

“快请。”

“喏。”褚遂良连忙退下,将风尘仆仆的殷开山请了进来。

此时的殷开山堪称是李世民的萧何,主管宕昌、同昌、武都三郡的民政,以及大军吃食用度,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今天刚从同昌郡巡视回来。他行了一礼:“听人说殿下一天滴水未进,是不是在担心荆州那边,攻打二吐只是隋朝转移视听的计策?”

李世民示意殷开山坐下来说,沉声道:“我总觉得唐隋的休战协定不可靠,而且杨侗这个时候进军高原,似乎和我们有什么关联。”

“殿下为何这样想?”

“这是杨侗一惯的伎俩。”李世民先是下了定论,而后拿出了证据:“杨侗入主冀州、幽州的时候,人人以为他会安定人心,恢复二川民事,可他虚晃一枪,一股脑就够了契丹、奚族,还顺势收复了辽东,让专注南方的高句丽吃了个大亏;紧接着,始毕大举南下,大家同样认为他的重心是在马邑,可他偏偏绕开正面战场,奔袭千里,一口气拿下了突厥南部汗庭义成城……此后的所有战争,都是这么出人意表,让人措手不及,但不管是我大唐也好,窦建德、李密、梁师都、东西突厥也罢,大家总是因为内部问题,总会上他的老当。而这一次,我们因为杨侗上了高原,又开始有了内斗的征兆,这让我觉得我们再次走以前的老路。”

殷开山叹息道:“其实我也有这种意识。以隋朝此时之力,根本不需要与我大唐休战。而且在上一次和北镇军对战中,我们中了水淹之计,导致全军覆没,要是薛万均顺势南渡,淅阳、西城、房陵三郡尽归隋朝所有,甚至能够兵临襄阳城下,圣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荆王李孝恭从舂陵来援,大军仓促西进,这将给了南阳杨善会破敌之机,要是李靖再从南郡北上,不管是夺取夷陵,还是兵困襄阳,圣上和太子都不可能逃过一劫,可这么好的机会,杨侗却白白放过了。”

“会不会是休战协定,束缚了杨侗?”默默聆听的褚遂良忽然说道。

“不会。”殷开山摇了摇头:“杨侗有句话说得相当好,这句话就是‘盟约的唯一作用就是用来撕毁’,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岂能为休战协定约束?而实际上,要是我们有制敌之机,同样会撕毁协定,给敌人来他个致命一击。所以说,杨侗必有更大的图谋。”

褚遂良见李世民默不作声,便又问道:“殷长史认为杨侗的图谋是什么?”

“杨侗的心机很深呢。”殷开山苦笑道:“隋朝文武二帝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以关中动荡的代价,换取关陇贵族的彻底灭亡,最后导致大隋在关陇贵族手中分崩离析,杨侗吃了这个教训,所以容不下屡屡造反的关陇贵族,但他同时又不愿背负屠夫之名。于是他以休战为名,让房玄龄、杜如晦出使襄阳,虽然休战的目的没有成功,但房杜二人却以天下大势,明目张胆的离间圣上和关陇贵族关系,挑唆关陇贵族造反,最终实现了以关陇贵族之力消耗大唐战争潜力、大唐除掉关陇贵族的目的。之后,太子出使洛阳,重提休战一事,在这其中,有个没有写在纸上的条件,那就是要我大唐屠掉士族。”

褚遂良心中巨震,原以为李建成在襄阳大开杀戒,是为了没收士族的粮食、生铁、黄金、铜钱作为军费,谁想到在这背后,还有隋朝的影子,这么说来,关陇贵族、关东士族、南方士族显然是被隋、唐、魏联合搞死的,隋是幕后黑手,而大唐和李密则是直接的凶手。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问道:“这么说来,杨侗是打算故技重施,准备借我大唐之力,来剪除益州豪强?”

“我认为是。”殷开山说道:“由于交通不利的缘故,隋之文武二帝对益州的掌控力不足,使之成为益州豪族和关陇贵族的天下,关陇贵族如今已经粉身碎骨,出现了益州豪族一家独大的局面,要是杨侗灭了我大唐,势必直面以土地为命脉、异常排外的益州豪族,但他显然不想硬扛这个庞然大物,又想将之歼灭,索性延长了隋唐大决战,让我大唐面对益州豪族。圣上和朝廷百官明知这是阳谋,但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经殷开山这么一说,李世民乱作一团的思路清晰了,不过依旧还有不解之处,他说道:“据我所知,元吉和李神通、李孝基也没少收拾益州豪族啊。如今有影响力的豪族所剩无几了,就算他们活得下来,就算杨侗最终打败了我大唐,但他要是对付这些人,对益州的影响也不大。”

“这就是杨侗的高明之处了。”殷开山苦涩一笑,“益州豪族亡了,但还有益州之民,益州百姓刚刚分到田地,对我大唐的拥护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隋军若是在此时入境,这些百姓为保家乡和田地,必将蜂涌从军,杨侗即使得到益州,但也在战争之中,杀了不少益州青壮,与益州百姓结下不解之仇。得不到民心,益州终是一个不稳定的祸根。毕竟我大唐要想获得一线生机,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军,如果说兵源在民间,那么军队所需钱粮在益州豪族身上,来自豪族的钱粮有朝一日耗干,朝廷自然要对百姓加重赋税,一旦百姓不堪重负,视大唐为暴政,我大唐还有什么对抗大隋王朝的资本?”

其实李世民的势力就是唐朝一个缩影,为了应对北方隋军,在宕昌、同昌、武都三郡强抓壮丁,将军队扩充到了八万之多,这也是北上时带了不少钱粮,才能维护军队的供给,要是消耗殆尽,仅靠狭小贫瘠、田少民寡的三个郡,根本养不了这么多军队,到那时候,李世民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裁军,二是加重税赋。

殷开山作为李世民的大管家,对李世民的窘境知之甚详,但其实这也是整个李唐王朝的窘境。

李世民不由倒吸一口冷气,一切疑惑都豁然贯通了,他们唐朝为了生存,拼命扩军,拼命和大隋搞军备竞赛,结果就看谁的经济体系先倒得快。

“原来我大唐王朝真正的危险不是外敌,而是孱弱国力所要承担的庞大军事开支。”李世民当即立断道:“这件事要立刻通知父皇,让他削减军队,不能因军伤民。”

殷开山叹了口气,“殿下,您愿意裁军吗?”

“这……”李世民颓然长叹,他当然不愿裁军了,父皇的心思何尝不是这样?

褚遂良心中一动,看向殷开山道:“长史,杨侗虽然明果善断、勇盖天下,然其豪迈轻率,信奉恩重威寡的御下之道,其虽有百万之众,若有刺客潜入,一人可灭。”

殷开山摇头苦笑:“杨侗从洛阳打到北方,又从北方打到南方,国内国外所有枭雄都吃过他的亏,而且现在用兵手段越发老练,几乎不再冲锋陷阵,想要再战场上暗算杨侗可不容易,更何况,连号称天下第一剑的歧晖道人都暗算不了他,被他轻易杀死,我大唐现在可没有打得过杨侗的人。”

褚遂良想了想,道:“长史,可还记得薛举之死?”

正值壮年的薛举怎么死的?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穿越之极限奇兵重生三国当皇帝朕的大秦不可能亡反穿越调查局活在崩坏世界海贼之型王迦勒底万剑破放开那只宝可梦重生之时代霸主三国之曹家逆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