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活在南宋 > 第一章祐川县城

第一章祐川县城(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秦岭-淮河-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十五万两,绢廿十五万匹。

一心偏安东南的赵大皇帝,用岳大帅的人头做筹码,向金国换取了两国的休战。又在宰相秦桧的言说下,临安朝廷开始了“捂眼堵耳”匡扶宋室的“伟大国策”!

且不提国家大事的正确与否,只说民间老百姓欢欣鼓舞的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时光。或许是流血受伤的次数太多,百姓得了健忘的病症,那些经常站在街口为岳大帅声讨不平的争吵声越来越少,求的一日裹腹的步履声,越来越重。

利州西路祐川县一个曾经辖下两千户的中县经过了金国的数次征伐,人口已急剧萎缩成五百余户的下县,然而坐在县衙的官爷还是以前的数量。

祐川县城又分东西两城,东城多是些地主乡绅的住院。而西城却是些丢了土地的“力夫”和“泥腿汉”讨生活的地方。两城以县衙门口西面的甜水井为界,以前却是以闻名祐川县的“张家酒楼”为界。只不过在今年秋天,被打草谷的金兵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同时烧毁的还有祐川县衙,县学官苑和祐川书库。至于南城门口的大片民居就被一笔略过,官老爷都说了,那些个窝棚似的屋子,也值不得几贯铜钱,还是抹去吧!瞅着南城也敞亮些。

至于让官老爷吓得尿了裤子的北城门,已被土石堵的严严实实!不得通行。所有商旅路人通通绕行东西两门。当然如果你不嫌弃路远还可以饶到南门进城,县衙的官老爷们还是很人性化的。

从甜水井出,逛完“东城集市”和“西城草市”回到衙门口的告示墙边,用时也才不过一个时辰,这东西不到三里的祐川城就走了个遍。

不要小看这祐川城小,在这里也不是什么人可以呆得!当日落前第一通净街鼓敲响后,那些来城里买布卖菜、办事游荡的外城人,若不寻着客栈人家住下,就得收拾行李准备出城。

等三通鼓敲完,伴着日落,那些衙役、巡城兵丁就会提着镣铐枷锁、铁刀长枪,走上街头一瘸一瘸的巡逻!若这时,有熟络的掌柜看到,就会问一声,大老爷气还没消?

瘸着腿的衙役兵丁便会指指北门,望望天再摇摇头!叹口气,加快步伐,争取抓一个晚出城门的“浪荡子”罚俩小钱,下值后烫壶老酒,安慰下自己受伤的心灵。

祐川城东高西低,每次大雨过后,雨水便会顺着东城的石板路,向西流去!等过了甜水井西边的刘家胡同,石板路也就到了尽头。雨水便如脱了僵的奔马,四处泛滥。

南城门这里会相对好一些,秋天里官老爷征了百十来口的丁役,把南城门附近来了次翻修!那些坑洼的黄土路,垫进了许多拆房子拆下来的土坯砖!夯实的路面两旁又深挖了两条排水沟。

雨水便会顺着排水沟,穿过城墙根特意留下的排水洞,流出南城!

最苦的便是住在北城门坊的几十户百姓,东城的雨水虽然不会流过来,但是自家屋里屋外的雨水也排不出去!不敢埋怨堵城门的官老爷,只好在坊老的带领下,每户出一人自备干粮工具,在靠近西城的槐树林中挖出了一个大坑,用来排水。

西城,一个一到下雨天就四处变烂泥坑的地方,以前也是有排水沟排水的,只不过衙门把秋里遭了兵灾的南北城户百姓,通通迁移到了西城区。导致不大的西城坊住进了祐川城一多半的人口!

乱哄哄得住在一起,除了热闹之外就是居住的环境变得乱七八糟。但是在这隔三差五就要遭受兵灾战火洗礼的祐川,乱些也就乱些。能活着就是万幸!大不了雨天不出门便是!

随遇而安这种心态,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尤其是经历了一场兵灾和大火还能活下来的屁民!若不然光瞅着大火烧塌的房屋就已经暴跳如雷!更何况面对亲人的尸体…

明天的太阳还会在东方升起,日子还得想法过下去。当初官老们随手指点的地方,也没料想到雨水的肆虐。

房子盖的随意,泥坯加木桩!大火熏几日,挑个吉日烧上几刀黄纸,便能住进新房子!等以后兜里铜板富裕了买上些青砖石瓦垒在土坯墙外面。咱这屋也就够气派够场面了。至于弯弯曲曲的街道胡同,唉!能走人就行了么!矫情啥?咱又不是东城的胖老爷们!

眼下有间屋能遮风挡雨就已经顶顶的好了,哪来的挑三检四。有那功夫早跑出去挣些铜板回来,扯上几尺粗布做件棉衣了!眼瞅着冬天就要来了,贼老天留给的时间不多了。自家大大小小的娃还穿着单衣吸着鼻涕满院子乱窜呢!虽然憨了些但那也是亲的啊!

县衙的活绝不能去,那些狗衙役贪的狠,十个铜钱能被他们罚去一半!还不能理论,不然几通鞭子是轻的,严重的链子一锁叛你个意寻滋事,扰乱公差。抓去蹲几天大牢可就亏大发了。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诸天大明联盟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宋时从梦华录开始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混在洪武当咸鱼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我岳父是李世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