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寒门巨子 > 第5章 《封神》出炉

第5章 《封神》出炉(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铺纸,研墨,提笔,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畅,然后……李凌就愣在了桌前,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还没想好写什么小说,或者说抄什么小说呢,这可真有些尴尬了。李月儿见他回家后做出如此安排,也是满怀希望,两眼冒光地在旁看着呢,然后就看到哥哥就这么呆愣那儿,足有半晌没有落下一笔。

其实倒也不是李凌想不出小说内容,恰恰相反,他是想到的太多了。毕竟是从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穿越来的,他之前看的小说影视剧多了不敢说,百来部总是有的,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精品,至少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是绝对的精品。

可问题是,现在让他挑一部再抄出来却不容易。一者是时代和审美的限制,毕竟古人和几百年后的人的三观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更有诸多忌讳,一旦真出了差错,出不了书还好说,要是把自身给牵连了可就完了。

二者直到真要下笔,李凌才悲催地发现写小说和做账什么的到底有着极大的差别,与写广告词也大不相同,那些记忆力的情节压根无法如想象中那样自己就往笔尖外冒,正所谓心中有万言,下笔无一字啊。

一旁的李月儿等了半晌都不见李凌有下一步举动也有些按捺不住了,小声问道:“哥,你这是要写什么啊?”

“嗯……我想试着写一本话本小说出来,我可听说了,一旦写出被人认可的小说,那收入可是不低呢。”李凌随口回答着,脑子还在不断转动着,思忖着自己到底该写什么才最恰当。

听那古老板说,现在衡州府一带读者都对求仙问道风格的小说很感兴趣,那自己是不是可以写一本这风格的小说呢?《飘渺之旅》?《诛仙》?……想过几本后世大热的仙侠网文后,李凌又立刻把它们给PASS了,这些书他都读过,也的确精彩,可问题是太长了,而且隔了这许久,他也确实记不住内容了。

倒是已经被人嫌弃的那些才子佳人的小说李凌因为这段日子在书店闲暇翻过几本,想着倒能照写一本,但这东西怕是不会被古老板他们中意啊。

又要经典的,又要有深刻印象的,还要是能附和古人审美习惯的……这些要求合到一起,其实选择面真就不那么广了。李凌也算不得资深书迷,自然更感为难,仔细思索之后,终于冒出了一个想法来:“对啊,我可以试着写古典名著嘛!”仔细想来,《红楼梦》《水浒》等流传后世的小说现在还没见踪影呢。

可随后问题又来了,这些名著固然是好,可李凌也就在初高中时读过几次,后来就被放在书架未曾翻动了,现在大致情节或许记得,但真要照抄依旧困难。而要是改写的话,他自问是没有这个本事的。当然,更关键的还在于水浒西游什么的其实里面也有犯忌讳的内容,也曾被几次禁绝,李凌实在不想冒这个风险啊。

“求仙问道,修仙,神仙……古典小说……”李凌把相关关键词放一起一番苦思寻觅后,脑子里突然就冒出了一个名字来——《封神榜》,也就是《封神演义》!

作为九零后的李凌小时候也是看过那部经典的,穿着罗马希腊风格服饰讲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电视剧的,哪怕到了现在依旧能报出一些主要角色的名字来,只此就可看出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但同时,看过原作的李凌也不得不说一句许仲琳的这本小说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比其他小说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可这书也有自己厉害的地方,那就是整个框架世界观搭建得极其出色,让人一下就能进入故事里去。什么截教阐教,什么封神大战,什么武王伐纣……都是顶级的设定构想,而且故事脉络哪怕到了现在他都还能复述出来。

显然,《封神演义》不是一本以文字功底为特点的小说,和李凌这个作者新人那是相当般配。而且,这故事里多是神仙之间的战斗,看点明显要比求仙问道强出太多了。你们那些修仙文还想着如何辛苦修炼成仙,我这啪一下就是各种大神金仙间的对战了,格局自然就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时,月儿的声音再度响起:“那哥你怎么还不写呢?要是真写好了,我们是不是就能天天有油条吃了?”

李凌笑了起来,又拿手摸了摸妹子的头发:“对,不光有油条,还有更多好吃的呢。你乖乖地在旁边看着就行了,别打扰到我。”

“嗯嗯!”李月儿当即用力点头,紧紧闭起了嘴巴,一双眼睛却是充满好奇地继续盯着李凌跟前的纸张,等着他写出能大卖的小说来。在小丫头心里,自己哥哥是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轻易办到的。

这时的李凌已没心思再去顾及妹妹的想法了,手腕轻抖间,一列工整的蝇头小楷就出现在了纸上:“却说亿万年前,天地未分,是为混沌。突一日内里孕育出一巨人名曰盘古……”既然要写封神,那就从开天辟地开始写,把中国的传说神话都放到一本书中,再加上他从后世看来的一些关于上古神话的理解,想必这本《封神演义》的内涵应该要强过原来那本了。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我岳父是李世民北宋大法官诸天大明联盟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朕乃一代圣君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宋时从梦华录开始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