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出发,俺纳赋去(1/ 2)
要是吕武穿越到汉和唐,绝对能依靠自己的“发明”和“创造”过得非常舒服。
至于宋和明?因为社会氛围的关系,单纯搞发明创造会比春秋更惨。
在宋或明混个功名?读书科举的话……,呵呵,能和一帮屁事不干,钻书里的虫子比?
穿越到宋和明,吕武真不信比读书,穿越者能跟那时代的人较量。
穿越带着成熟的思维过去,现代人的思维跟当代不是一回事,想纯净也纯净不了了。
等于是,一输就是输在起跑线上了!
他穿越到了春秋时代,还是军果主义的晋国。
在晋国这个国家,没有军功就等于哪怕现在拥有什么,长时间不获立军功就该衰败。
原因相当简单。
没有武士愿意追随一个在军事上没有任何建树的领主。
无法获立军功,封地也得不到增加,再失去武士的依附,导致交不起“赋”,结局也就注定是个悲剧。
得益于晋国上上下下的风气,打仗方面他们还真不怂,大多时候遭到挑衅就是刚,还真的越打越强了。
想着要保命的吕武,他接下来一直窝在作坊,一边打造自己的甲胄,另一边也没闲下来。
老吕家前一段时间围猎获取了不少的皮革,抓捕野人除了有人口的收获之外,其实也获取了一些战利品。
野人平时也会打猎并储存皮革,他们无法进入大邑进行交易,只能与同为野人的群体交易,可是交易量注定不大,更多的皮革只能搁着。
老吕家针对野人的围猎进行了一个半月,抓了将近六百个男男女女的野人,其余的缴获没多少,各种皮革却是多达两千多张。
吕武很清楚这次出征意味什么,武装自己的同时,没忘记那些要跟随出征的武士,准备一些皮甲总是靠谱的。
这个年头武士的甲胄,绝大多数其实是藤甲或木甲。
藤甲自然是用藤条来编造,一般是编成平面板,放在身前和背后再用麻绳系住就算成了;还会编一些护肩、护臂之类,用以作为配套。
他们用来编造的藤条没有经过桐油的浸泡,只是取藤条的坚韧,防御力跟用桐油浸泡再编制的藤甲没得比。
木甲当然是用各种木头来当甲胄的主要材料,只是相对于藤甲来说,没什么防御力的关系,仅是能起到自我安慰效果。
另外,搞出木甲这玩意,其实也是迫不得已。
一旦晋国抽调贵族带兵参战,可是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需要多少的甲士之类的。
当然了,穿木甲去报到,碰上了较真的统帅,少不了被训斥,又拒绝承认某贵族带来的是甲士,依然以未完成标准进行记录。
吕武研究了两天,根据现有工艺决定还是弄札甲。
札甲其实就是方形的甲片直接用皮条,绳索互相穿组,甲片横向纵向均互相叠压的一种甲胄款式。
掌握铸造法与锻造法之后,制造札甲的工艺不算有难度,只是制作时间略久。
担忧可能会来不及制作完成,他还决定打造板甲。
这个板甲当然不是全身套起来那款,就是需要用到铸造技术,铸出符合体型需要的铁板,再配以皮革进行加工,留下一些钻孔用以皮条与其它配套互相固定并束紧。
当然了,吕武都已经实验出了初代钢,用的肯定会是钢板。
本着一套板甲是弄,几十套也是弄,吕武干脆就改了一些已经完成的皮甲款式,准备趁着还有时间,打算能打造多少板甲就算是多少。
而在打造板甲的过程中,他又想到了能不能将溪水利用起来,搞出一套现阶段能做出来的水利锻造设备。
他一番查看下来,老吕家的溪水流速显然并不合适。
同时,之前大批打造出来斧头被拿出来,它们只是差了一个开锋的程序,原本是准备用来砍伐树木。
全部拿出来分配给匠人进行开锋,却没有分发给武士。
另外,他还命匠人赶造一批小型的斧头,并且用来弯把的柄,打算用来当作投掷型武器。
这是吕武打算竭尽全力在这一次服役中表现,必要的时刻将会将新式武器拿出来。
时间就在忙碌中一分一秒地过去。
时节来到收割的季节。
吕武在忙也不能不重视农作物收割,制定好作坊的匠人工作量,将精力转到农务上面来。
晋国是处在多山地的区域,仅有少量开阔的平原,并且肥沃的平原农耕区绝大多数是掌握在大贵族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