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敌后争锋 > 第232章 声东击西夜袭战(第二更!)

第232章 声东击西夜袭战(第二更!)(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炮连开炮的瞬间,枪声跟着在不远处响起。

夜色笼罩下,机枪枪口喷出来的火焰特别耀眼。

一百多个战士,有人抱着轻机枪当冲锋枪用,有人端着步枪,快速朝日军驻地逼近,目标直指正被炮火蹂躏的东面驻地。

日军在这个方向布置了好几个明暗哨位,每个哨位两个步枪手,如果有敌人想要悄无声息摸到驻地附近,他们马上开枪给驻地里的部队预警。

但救国军另辟蹊径,上来就摆出一副强攻驻地的架势,剧烈的枪炮声一响就把驻地里的部队给惊动了,根本不需要他们来预警。

至于阻击进攻过来的救国军,那是螳臂当车,白白送死。

两人一组的哨兵刚一开枪,迎面就飞过来十几发子弹,把周围封得死死的,躲无可躲,只能被对手打成筛子。

驻地正中间的高地上面,炮声一响旅团长就从行军床上坐起来,套上军装往外走。

掀开门帘就看到参谋长火急火燎跑过来:“将军,救国军出动至少一个炮兵连和一个步兵连强攻我们驻地!”

“他们的炮火很猛,驻守东面的第三中队损失很大,进攻部队已经冲到驻地外面三百米位置,卑职布置在东面的警戒哨只退回来不到一半,其他人全被救国军进攻部队干掉。”

旅团长赶紧举起望远镜,一眼就看到三四股黑烟从驻地东面一个机枪阵地腾空而起。

这个机枪阵地正好挡在救国军进攻部队正前方,飞溅的火光中,叫正欢的机枪瞬间哑火,躲在阵地里的士兵也死伤惨重。

“同志们……冲啊……”前方的最大威胁被解除后,趴在地上的一百多个救国军战士马上爬起来,喊着口号继续杀向驻地。“

旅团长看得眉头直皱,救国军的炮火太猛,进攻部队配合的也好,遭到阻击就用炮火开路,要是继续这样打下去,救国军肯定能在第三中队那儿杀出一个突破口,冲进驻地。

旅团长对部下的近战能力很有信心,但现在是晚上,双方一旦厮杀在一起,稍有不慎,近战就会变成一场混战,肯定会有好多部下死得不明不白。

旅团长绝不允许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部队不明不白的被杀死。

避免这种意外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敌人挡在驻地外面,尽情发挥皇军的火力优势,通过阻击战大量消耗对手兵力。

救国军兵力有限,肯定不敢在夜袭中损失太多人。

只要部下能挡住救国军攻势,干掉一些部队,剩下的救国军肯定会主动退兵,结束这场夜袭。

想到就做,旅团长马上命令:“二四两个步兵中队各抽一个小队增援第三中队,迫击炮中队和重机枪中队也过去增援,山炮中队和步兵炮小队马上对救国军炮兵阵地实施炮火反击,干掉他们,其他部队按兵不动,但要加强戒备……”

旅团长是正整个部队的定海神针,士兵们心里的主心骨,命令一传下去,混乱的驻地就开始变得有序起来。

增援部队赶到战场时,参与进攻的五连已经冲到一百多米外,全部趴在地上,有人架着轻机枪扫射,有人端着步枪射击,和驻地边上的两个机枪阵地进行对射。

他们有六挺轻机枪,刚一开火就把鬼子两个机枪阵压得死死的,直到最近的第三中队残兵和旅团长派的增援部队陆续加入战斗,鬼子形势才有所好转,变成日军压着进攻部队打,导致他们再也没法向前退进一步。

“轰隆隆……”

炮兵阵地旁边突然响起一声爆炸,腾起来的火球比迫击炮炮弹爆炸产生的火球还要大两倍。

隔弹着点最近的炮手有十五米远,但还是被炸翻,庆幸的是炮手并没有被破片击中,不然的话八成会牺牲在这里。

“炮连马上转移,我们被鬼子山炮中队盯上了!”炮连连长谭伟心里一惊命令。

“轰轰轰……”一阵迫击炮炮弹的爆炸声在战场响起,这次被炸的是五连,不是小鬼子。

两颗炮弹正好砸在部队中间,至少五个战士被掀翻,倒在地上就没了动静。

“咚咚咚……”

沉闷的重机枪扫射声也响了,左右两个机枪阵地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冒出四挺重机枪,对着五连就是一顿猛射,子弹不要钱一样打出来。

战士们虽然趴在地上,但鬼子打过来的子弹太多了,还是有好几个战士后背中弹。

头顶有炮弹源源不断砸下来,正面有重机枪扫射,部队在这里多呆一分钟就多一分伤亡,连长钟杰见势不妙,不得不下达撤退命令。

周成藏身的一个小高地上面,看到进攻部队开始撤退,炮连也被打得不断转移,第一个炮兵阵地已经被炸得遍地弹坑,看似这场偷袭自己败了,但周成脸上没有露出丝毫失望表情。

因为他发现鬼子的迫击炮,山炮,步兵炮,还有大部分重机枪,全都集中到了驻地东面,其他三个方向只剩一些普通步兵和少量重机枪。

这是周成自己给自己创造的一个绝佳战机。

看着眼前慢慢接近尾声的战斗,果断命令:“给战车排,四连发信号,部队开始突击……”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北宋大法官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我岳父是李世民混在洪武当咸鱼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宋时从梦华录开始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干宋
返回顶部